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经济 · 生活 > 生活(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
新春走基层 | 深山里种了个“充电宝” |
2025年02月02日 18:33 来源:广西新闻网 编辑:郭亚琼 |
广西新闻网记者陆权香 文/图 从南宁出发一路向北,驱车约70公里,在武鸣、宾阳、上林三区(县)交界的深山里,南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现场一片繁忙,在这个本该阖家团圆的春节里,200余名建设者们坚守岗位,全力冲刺2025年年底投产目标。 作为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南宁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电站)总投资约80亿元,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是广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 南宁抽水蓄能电站施工现场。 “抽水蓄能电站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厂房系统、交通工程等组成。简单来说,就是挖一个下水库、一个上水库,水库之间通过地下水道连接,中间再建一个地下厂房,控制抽水放水。”南网储能公司南宁抽水蓄能电站高级项目工程师史云吏告诉记者,“电力过剩时,把下水库的水抽上来蓄能;电力紧缺时,释放上水库的水进行发电,达到‘调峰填谷’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超级充电宝’。” 春节前,电站下水库已正式下闸蓄水。走进地下水库,高9.5米、宽8.5米、重92吨的闸门,正平稳地立在底座,积水已没过脚踝,阳光穿过进出水口的四个水道,水面泛起波光粼粼,几名施工人员蹚在水中,正在检查蓄水情况。 电站下水库进出水口。 沿着蜿蜒的运输洞,记者来到地下百米深处的厂房,刚刚下车,便闻到空气中的尘土味。“把口罩戴上。”工作人员熟练地从车上取出口罩拿给记者。 地下厂房相当于电站的“心脏”。主厂房内不少大型设备整齐摆放,等待组装。四个安置发电机组的洞口旁,建设者们各司其职,进行设备调试、现场勘察、测量等工作。目前,电站1号、2号机组已完成定子吊装。 地下主厂房内,建设者们正在进行设备调试。 “我们严格管控设备组装工艺质量,以优良参数为工作基本要求,持续提高组装工艺水平。”南网储能公司南宁抽水蓄能电站高级项目工程师陈健华说,“比如400多吨的转子,组装后,精度要求是不大于0.02毫米,拿头发丝穿是穿不过去的,必须控制得严丝合缝。” 记者了解到,电站有两段竖井,引水上竖井深约240米,引水下竖井约130米。春节期间,施工人员要对引水竖井关键部位进行水泥灌浆,以加固井巷的围岩。为了前往引水竖井底部,记者搭上了一座由钢筋、钢板、钢缆等组装的升降电梯。 “不用紧张,我们设备设施都是有安全保障的。”电梯正缓缓下行,史云吏看出了记者的不安,“我们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全面提升‘人员、机具、作业过程、作业环境’等关键要素的安全管理水平,坚决从源头上防控安全风险,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 引水下竖井施工现场。 抵达竖井灌浆作业现场,狭窄的空间里,只见手腕粗细的管道纵横交错,地板、设备、管道、扶手等都覆上了厚厚的水泥。一名施工人员设置好灌浆压力和流量值,另一名施工人员则手握喷头,插入竖井壁上打好的孔,按下开关,灌入水泥浆,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引水下竖井内,一名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灌浆作业。 “现场作业空间小、环境湿度高、噪声比较大,施工非常艰苦。我们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灌浆压力和流量,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每天大概可以钻孔灌浆150米。”史云吏告诉记者。 驱车直达山顶,记者见到了高度达92米、顶部长度近500米的上水库大坝。此刻,上水库进出水口的混凝土施工正紧张进行着。 “我们现在用的这套黄色机械叫‘云车平台’。相对于传统的脚手架施工,这套设备极大地保障了门槽安装精度,缩短了闸门井混凝土施工时间,还能减少施工人员的投入,非常给力。”南网储能公司南宁抽水蓄能电站坝工技术管理专责凌远窍自豪地介绍,除此之外,电站还全面推动TBM硬岩隧道掘进机、悬臂式掘进机、大坝智能碾压监控、机器人、北斗三号卫星监测系统、φ4m一次成孔反井钻等高端智能装备的应用。 “云车平台”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施工效率。 站在下水库大坝,放眼望去,建设现场沟壑纵横,不久之后,这里将蓄满水,植被将复绿。 电站投运后,这个“超级充电宝”将与大山融为一体,每年最多可消纳清洁能源25亿千瓦时,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0万吨,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