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广西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早晚寒冷持续,为保障南珠高铁南玉段如期开通运营,克服气温落差对铁路设备造成的影响,国铁南宁局南宁高铁基础设施段开展季节性养护检查,做好动作装置适应性调整,确保道岔设备动作顺畅。
信号工在玉林北站进行室内电气特性测试、图实核对。通讯员 邓珺元 摄
“南玉这条新线马上就要开通了,我们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克缺标调,保障在线路开通后信号设备处在最佳运行状态,辛苦大家了。”近日,玉林北综合维修车间玉林北信号工区工长梁家豪在对讲机中喊道。
凌晨2时,被山环绕的线路间愈发寒冷,信号工们在寒风萧瑟的深夜中干得火热,明亮的头灯在黑夜里盈动。“虽然新设备稳定性好,出现问题的概率小,但我们仍要做好维护,大家打开转辙机盖,擦拭一遍动、静接点,保证道岔转换良好。”说罢,老师傅李谋从衣兜里掏出白拭布给年轻职工们“打样”。
线路工在玉林北站调整线路参数。通讯员 李钰丹 摄
“大家加把劲,我们要确保所有的线路参数都符合标准。”与此同时,玉林北综合维修车间玉林北综合维修工区班长张黄宇正带领线路工班组对玉林北站管内线路参数进行复核。
细微的水平角度参差,毫米级的轨距偏差都会影响列车运行的平稳性。“90度工务腰”俯身、敲检、测量……这是张黄宇和他的工友们每日的工作常态,“轨距误差必须控制在毫米级,扣件松紧、道床平整这些看似细微的点,都直接关联着列车运行的平稳安全。”张黄宇一边专注测量轨距,一边向年轻同事强调工作要点。无论是微小的裂缝,还是松动的扣件,都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
接触网工在终端对站场接触网进行核对。通讯员 李钰丹 摄
新线开通的前夕,接触网工赵剑光所在的6C分析室里,几台电脑屏幕同时闪烁着不同的数据与图像,它们就像高铁供电系统的“眼睛”,将线路上的每一处细节传递回来,为即将开启首趟旅程的南珠高铁南玉做最后的“体检”。他的目光在腕臂、绝缘子、吊弦等部件上一一扫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瑕疵。“拉出值、导高,这些参数必须精确到毫米级别,容不得半点偏差。” 他一边比对,一边在记录册上详细地记录着。
在对大量数据进行了数小时的细致分析后,赵剑光揉了揉微微发酸的眼睛,长舒一口气说:“接触网设备状态良好,满足南珠高铁南玉段开通运行条件”。
如今,南珠高铁南玉段已投入运营,南宁高铁基础设施段扎实推进各项接管准备工作,确保高铁开通后基础设施安全可靠运行,为旅客提供优质出行保障。